【貝殼放大實習回顧】一顆幸運能被放大的貝殼

還是遵循著學習後一定要有咀嚼產出的原則
算是把在貝殼放大實習的收穫、回憶和許許多多一閃即逝的想法做個紀錄
原文發表於此,為 2016/11/26 所寫,轉載於 Medium 作為備份。站在兩年後的這個時間點往回看,能夠在大一矇懞懂懂地進到貝殼實習,與厲害的人們順路走一遭,確實是件非常幸運且幸福的事。

嚴格來說正式離開貝殼的時間應該是十月底,算是沈澱了快一個月後,開始一邊準備期中考,一邊花時間每天把腦袋裡關於貝殼的東西一點一點挖出來。考完期中,在學校的事情差不多都要慢慢上軌道前,我想,如果要把那三個月一晃眼就閃過的時間一次做個整理,現在可能是最適合的時間了吧!

想不開的意外

記得到貝殼實習的第一天,大涵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

「你怎麼這麼想不開,現在就來實習?」

我想我也是很幸運,才能這麼想不開吧。 應該是今年寒假從印度回來後,我在心中默默給了自己一個目標:「不要侷限自己只在學校裡,要想辦法在暑假去一家自己喜歡的公司看看。」一個單純的想法,到暑假前我先後嘗試投了好幾家公司,在喜歡的影音製作公司二階面試時被刷掉,在想要去的教育平台二階性向測驗被刷掉,還有好多好多履歷在限大三以上的門檻石沈大海。

最後都快放棄了,參加完小玉山跟集思兩個論壇後,想說要重新規劃七月底到開學前的這段時間。結果剛好看到了那時候覺得很酷,想要等到大三去挑戰看看的貝殼放大竟然在徵實習生,硬著頭皮丟了履歷,閉著眼睛按了送出鍵。結果是等了好久好久,再次沒有得到面試通知...... 最後密了粉專,想要確認是不是沒有面試機會了。

image

大概算是某種奇蹟似的敗部復活吧!從再次的石沈大海裡面起死回生,雖然不抱太大希望但仍然努力地做功課。結果面試表現不如預期,但還好還是幸運地得到第二次面試機會。憑著一股好像真的有一點希望的傻勁,接著更努力地整理筆記,更努力地練習面試。又更多緊張的等待,還記得最後終於收到錄取通知的時候,除了因為達成階段性目標的鬆了一大口氣外,也像收到了一場挑戰的入場卷一樣,開心地在房間裡大吼了大概兩聲,既興奮又期待在貝殼實習的旅程。

關於啟程

Stay Hungry, and I’m foolish.

開始實習的第一個禮拜,最深刻的感受就是 Stay Hungry。一部分是因為每天真的都好晚吃飯(喂!,一部分是因為真的有太多想學要學了。從第一天的廣告素材內訓,看著自己做筆記吸收的速度完全跟不上 Hackpad 共筆的紀錄,要同時吸收上課的內容還有大家做筆記的方式,課後還要再花更多的時間咀嚼練習,到之後越來越深刻感受到**「學習別人如何學習是對自己學習方式的自我檢視。」**開始嘗試更多學習上的調整,問更多的問題。

I’m foolish,則是明白自己完完全全的不足。好的文案從來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對 TA 的描繪也是再怎麼仔細也不為過。還記得第一次在跟著小佩一起發想顧客輪廓和練習寫顧客旅程時,才發現自己原來對行銷的觀察是應該要再深入很多很多的。繼續不停的看書看文章,自己 Evernote 行銷分類下的筆記數量直線上升。雖然吸收的時間拉了很長,但如果從現在反省當時的學習方法,看起來好像又碰觸到了更多行銷的眉眉角角、學習了更多概念,實際上輸入與輸出的量不成比例,缺少練習的輸入就像羅胖說的:「滿腦子概念,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也是到了之後回頭檢視,才慢慢學習放緩做筆記的速度,空出了更多時間把筆記裡的東西拿出來自己推敲玩玩看。

小小力量的蹺蹺板

這就是你報復平庸的方式!

還記得一開始,小佩問我們喜歡群眾集資的哪一點,我說我喜歡他同時兼具感性與理性。感性是讓人知道每個小小的力量可以造成大大地改變,紐時集資案、大抓周計畫、紅鼻子醫生、孩子的書屋,太多太多的專案讓人除了感動之餘,同時也對能夠真正參與自己很認同的事情感到開心。理性則是它提供了團隊一個可以讓新設計與科技可以放到市場上的新管道。讓天馬行空的設計在生產前能有被 TA 檢視的機會,讓酷炫的科技能知道技術在市場能真正吸引多少的轉換率。

隨著接觸群眾集資的時間慢慢變多一點,也很幸運能因為工作去研究那麼多專案,了解每個專案背後設計的邏輯。但了解的同時,也慢慢體認到群眾集資不總是那麼美好,有時候只被當作預購的手法,也會有專案延遲出貨,或是無法履行的風險。 然而,記得應該是五月天《頑固》MV 剛上沒多久後,在粉專上分享了 MV 背後 ARRC 的故事給更多人知道,意外獲得了比預期還多的認同分享。ARRC 的集資影片我是看幾次就雞皮疙瘩熱血沸騰幾次,更讓人開心的是原來有那麼多人認同我的小小認同。平流層之上的夢想搭上群眾集資的燃料,原來真的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並支持火箭往上飛的更高。

我覺得,群眾集資其實更像一個小小力量的蹺蹺板,讓我們的小小力量,可以透過蹺蹺板舉起大大的可能性。而即使我們的力量不足以將理想完成,但至少我們心中知道可能性存在,而願意懷著希望去嘗試。就像開始眾籌的那句 slogan 一樣,畢竟,這就是我們可以報復平庸的方式!

關於貝殼人

你不是一定要跟別人學到什麼, 你光是見識到什麼就夠好玩了。

翻開第一個禮拜在貝殼寫的週記,我寫下:「貝殼的人蠻有趣的哈哈,是會讓人願意一起晚上留下來奮鬥的人。即使大家忙得都快掛了,也都是很歡樂地快掛了。」我覺得貝殼的人好像都有一個特質,就是他們都有點奇怪到讓人想一直跟他們一起工作。從剛開始實習的新奇(還記得第一個禮拜到貝殼的時候,看到 Eugene 一直關小佩的電腦螢幕,小佩就邊傻笑邊把螢幕再打開然後又被關起來,我瞬間好像有自己年齡不是最小的錯覺...)到年會結束的漸漸熟悉,我都還是深深有著這樣好奇怪又好好玩的感覺。

如果你知道自己跟身旁的人比不夠強太多,你不只要像個海綿一樣學習,
還要當那個本來乾巴巴,但吸力特強的超級海綿。

有人說,把一個人逼出極限的方法,就是把他放到一個周圍的人都比他有經驗,比他強太多的地方,讓他去追趕。即使沒有真正到達極限,至少也能知道下一個能到達的極限在哪,再去逼近它。在貝殼,剛要辦宿營的年齡總是能換來大家滿滿的驚嘆號。能跟一群比自己年長二到十二歲的人一起在公司相處成長,真的是一件很幸運又刺激的事。 聽著普樂一開始用網頁原始碼跟我解釋 SEO 的原理、聽蜜莉給的一點選課建議還有很棒的邏輯、聽奕劭說文字可以怎麼寫、聽偉倫說廣告貼文要怎麼寫、聽威宇說關於他心目中的 BD、看著之前很喜歡的粉專竟然活生生在眼前的 Kelvin、沒去到的說明會還可以剛好幸運當天遇到家睿小小分享、聽尤金為我們分享貝殼的放大史、聽大涵說他心目中的群眾集資、還有好多好多的。也許有時候不是真的學到了什麼東西,但還是一直很感激大家能不厭其煩的跟我分享很多事情。回歸到一直很喜歡的那句話:「你不是一定要跟別人學到什麼, 你光是見識到什麼就夠好玩了。」

關於那些在貝殼學到的事情

在實務上學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要特別謝謝小佩跟偉倫額外花了很多心力讓我加強。從一開始觀察小佩專案心智圖的 WBS 到偉倫解釋 FB 廣告投放的每一步,真的常常會膝蓋被地板深深牽引著學。
這裡就記著實務經驗外,貝殼讓我領悟還需要更努力跟要好好記住的部分。
  • 問問題很簡單,但更應該要做的是在對的時間問對的人對的問題。
  • 問對的問題也不難,但更應該做的是在問問題前就把考慮過的方案都規劃好,只要確定可行就可以直接執行。
  • 把方案規劃好也不是最難,但更應該做的是執行時能一直有時間回頭檢視執行的成效跟方法是不是跟原本設定的目標一致。
  • 任何專案管理、時間管理的工具都只是達成目標的一種方法,最重要的還是執行方法去達到目標的能力而不是方法本身。
  • 學習本身也可能是自己的舒適圈,大量輸入資訊有時候反而是最舒服的那條路,適時應該強迫讓輸入輸出並重。
  • 沒受到肯定或挫折有時候反而可以讓人有時間跟機會挑戰更好玩的東西。
  • 面對再渺茫再不可能的機會,閉著眼睛深呼吸,試試看都還是有可能性的。

一顆幸運的貝殼

貝殼放大,貝殼除了代表集資贊助者( Backers )、也代表著價值的放大(古時的貨幣)。

也有人說,貝殼就像是大海的留聲機,它會收藏海說的每個故事。身為一個一直無法抗拒故事魔力的愛好者,在貝殼的日子裡,總覺得自己就像一顆幸運的貝殼,能認識一群身上許多故事的人,又總是能不經意地從工作夥伴的故事中學到經驗與許多有趣的事物。從大一暑假開始的一場奇幻旅程,與其說是順路走一遭,不如說是讓一群比你懂很多的人牽著你摸黑走山路。等到了山頂,你才發現有更多不一樣的高山是你在山下從未能看過的,而回頭看沿途走過的山路,你也知道了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熟悉,直到下一次能靠自己走到山頂時。

還記得暑假剛來實習的時候,看著常常出去玩出國玩的同學也是會有一點羨慕,開始會覺得週末兩天蠻珍貴的。開學的時候,歹運的瘋狂加簽,一邊有 24 學分的大二上一邊實習,有時候也會突然覺得有一點點累。但我一直相信,在實習的三個月結束後,我會很慶幸當初有跟大家一起待到那麼晚。畢竟,身為一顆幸運的貝殼,在這裡看到自己能被放大的可能性,一切都是值得的。

太多太多的感謝

從一開始意外幸運的錄取,到在貝殼的每一天,一路上真的受到太多太多人的幫忙。要謝的人太多了,還有真的很感恩能有那麼多人每次都願意幫我推推文, 特別謝謝小佩,能遇見妳成為人生的第一個實習主管真的是很幸運又很幸福的事。謝謝妳當初給了我第二次的機會來面試,自己不吃飯又很有耐心的帶著我們,跟我們分享很多事。即使付出的辛苦可能不及妳的十分之一,但我仍然不會忘記能有機會一起參與台灣首辦群眾集資年會的感動的! 還要謝謝慧慈,在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帶著我快速熟悉環境,幫我修一開始的文案,跟元翔提醒我很多小細節,從頭到尾一直凱瑞了我好多好多。

能表達的感謝,總是遠小於心中的感激。 要謝謝的人實在是族繁不及備載,最後就一起謝謝在貝殼的眾大大們還有一起實習的強者好夥伴們。我相信,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our future. 就像 Kelvin 說的,總之,我會繼續努力的,我們就在變強的未來見吧!

大家全員到齊的照片好像太少了,最後就借用傑尼的照片吧!

大家全員到齊的照片好像太少了,最後就借用傑尼的照片吧!


Thanks for reading.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aka comment) through this form or contact me on facebook or twitter. For updates when I write, subscribe my newsletter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