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摘|跨領域學習的投資實踐

多元思維模型、雙軌分析、 人類誤判心理學

image

快速摘要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Poor Charlie’s Almanack) 是一本介紹股神 Warren Buffet 的 50 年長期投資夥伴 Charlie Munger 的書。Munger 他老人家 93 歲了,現在可還是 Berkshire Hathaway 的副董。

Munger 的投資哲學對許多投資人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另一名價值投資大師 Mohnish Pabrai 也曾說過,他重複看了《窮查理 》七次,而這也是他最常推薦別人閱讀的書。

但就如同其他在投資領域的經典,《窮查理 》書中並沒有著重太多在實務上「如何投資」,而更多的是「如何學習」、「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所以綜觀來說,我覺得《窮查理 》也很適合沒有投資知識的人閱讀。

這本書的前半段用幾個章節簡單介紹了他從哈佛法學院畢業、 服務於律師事務所、結識巴菲特,加入 Berkshire Hathaway 的故事。

而後半段則透過收錄 Munger 最有名的 11 個演講,完整地整理這位低調合夥人的學習思想還有投資哲學。而在這篇中,我會摘要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三個關鍵字。

3 個關鍵字

多元思維模型、雙軌分析、 人類誤判心理學

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是 Munger 的哲學中,最最最重要的一個核心觀念。Munger 是個非常喜歡閱讀的人,而在書中他也提到「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而貫穿《窮查理》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要透過「**大量閱讀」以及「**跨領域的學習」去建構多元思維模型。

簡單來說,多元思維模型指的是透過學習「多個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交互使用這些理論去解釋與分析各種事情。Munger 自己所選重要學科包括數學(排列組合、決策樹)、會計學(財報分析)、工程學(備援系統)、經濟學、心理學等等。

當然,「跨領域學習」是不是一個對的方向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一點爭議,而 Munger 針對「投資者應跨領域學習」的論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點:

1. 鐵鎚人傾向

Munger 在書中所整理的 11 個演講中,數次提到了 一句俗諺,中文版翻譯叫「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但我自己覺得好一點的翻譯應該比較接近:

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錘子,你會把一切的問題看成釘子。

大部分人都試圖用「單一的知識」去解決所有遇到的問題,而所使用的思維模型通常都只來自一個專業學科。用單一的學科思維去解決所有問題除了會遇到盲點外,在看這本書時我自己也一直聯想到可能也會面臨類似認知隧道的偏誤,面對不熟悉的領域用原本的方法去處理可能會過度反應某一些刺激。

而在書中,Munger 提到的「物理嫉妒」(Physics Envy) 也是可能產生偏誤的一個例子。學習硬科學的人追求理性和簡約,多數傾向將喜歡將所遇到的問題簡化為幾道牛頓公式。但在遇到如經濟學一樣非常複雜的系統時,這種想把系統簡化成公式的傾向往往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

2. 投資非常複雜

Munger 在書中也強調投資人必須要正視「投資問題非常複雜」的事實,他提到「我最反對的是過於自信與有把握地認為,你清楚自己某次行動是利大於弊的。你要應付的是高度複雜的系統,在其中,任何系統都跟其他系統互相影響。」

也因為幾乎每個系統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要理解這個系統,就必須要熟練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多元模型。在書中 Munger 形容,應該有「如同生態系統般」的全面分析。

3.魯拉帕路薩效應(Lollapalooza Effect)

這個炫砲名詞本身沒什麼意義,他所描述的其實就是指多個元素的加總並不是呈線性變化,只有加總超過一個臨界點後才會有跳躍性的變化。

翻成白話的例子就像是你每天唸書,但學到的知識不一定會等比例增加,而是在讀到超過一個量時,所有讀過的東西能夠剛好串在一起(忽然開竅),才會突然有變聰明的感覺(跳躍性變化)。

image 1

類似反應在物理學中叫臨界質量,意思是,當你達到一定程度質量時,就能引發核爆。但如果沒有達到那種質量,則什麼也不會發生。

Munger 認為多元思維模型也有類似的效應,當人們跨領域學習時,如果能夠「足夠深入地」掌握數個重要科目的理論與概念,對於分析的能力也會有跳躍性地成長。

註:要達到 Munger 所謂的魯拉帕路薩效應,有各領域加總起來的非線性成長,在現實生活中要克服的一件事是「我們的大腦不適合非線性」。例如:你每天努力學英文,會覺得英文能力應該要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總是會遇到撞牆期或是覺得沒有成長,此時情緒就會令你感到洩氣,最後在臨界點前放棄。而效法 Munger 最難的地方就在於他能夠克服在每個領域上在學習曲線上的不同,而達到足夠深入的掌握。

雙軌分析

雙軌分析是 Munger 在實際做投資決策時,一直採用的習慣,也是本書觀念中比較接近實務操作的部分。首先,Munger 會先盡量理性地做出初步判斷,歸納哪些因素會影響最後真正的利益,這是屬於第一軌的部分。

接下來,Munger 會拋下原本的決策,用第二軌用來獨立分析大腦在處於潛意識時,有哪些因素,會讓大腦自動產生看似有用卻往往失靈的結論。

這樣的習慣可以歸因於他本身的兩個大原則,其一是他在演講中一直提到的看法: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

因此 Munger 會反面表列出他可能會犯下什麼錯誤。其二是他所推崇飛行員用以把意外發生機率降到最低的「 核對檢查清單規定」。他相信同樣養成核對檢查清單的習慣也可以把投資上發生意外的機率降低。

這樣的情況在實務上 Mohnish Pabrai 也有提到,他認為研究股票很好的一種保護措施是:「如果你預期要做多一檔股票,先逼自己去研究如何放空它」。

註:雙軌分析的習慣在實務上 Mohnish Pabrai 也有提到,他認為研究股票很好的一種保護措施是:「如果你預期要做多一檔股票,先逼自己去研究如何放空它」。

人類誤判心理學

這 25 項分別是:

  1. 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2. 喜歡 / 熱愛傾向
  3. 討厭 / 憎恨傾向
  4. 避免懷疑傾向
  5. 避免不一致傾向
  6. 好奇傾向
  7. 康德式公平傾向
  8. 羨慕 / 嫉妒傾向
  9. 回饋傾向
  10. 簡單聯想誤導傾向
  11. 避免痛苦的簡單心理否認
  12. 自視過高傾向
  13. 過度樂觀傾向
  14.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15. 社會認同傾向
  16. 對照誤導傾向
  17. 壓力影響傾向
  18. 易取得性誤導傾向
  19. 不用就忘傾向
  20. 毒品誤導傾向
  21. 衰老誤導傾向
  22. 權威誤導傾向
  23. 廢話傾向
  24. 師出有名傾向
  25. 魯拉帕薩傾向

Munger 在這個章節中用很多例子去解釋這些可能造成偏誤的傾向,其中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用聯邦快遞的計薪方式去解釋「錯誤的獎勵機制」會如何造成偏誤。

快遞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準時送達,但聯邦快遞曾經有一段時間發現夜班的工人總是無法準時完成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沒有見效。後來發現這個問題來自工人不合適的薪資獎勵機制。

按工時計薪的獎勵機制會讓工人傾向工作更長的時間,這樣對錯誤機制的反應導致快遞無法準時送達。而在改成按件計薪後,工人對於獎勵機制的反應從「做越久越好」變成「越快做完越好」,也因此讓貨物都能準時送達。

在其他例子中,Munger 也都用還蠻不一樣的角度去解釋其中受心理學的影響。例如:人在獲取新身份的過程中做出犧牲,將會提高他對這種新身份的忠誠度,是因為避免不一致傾向。這種傾向會讓人遵循原本犧牲的目標,而不會再之後輕易改變(這點也同時可以解釋儀式的意義還有生活中的沈沒成本)。

總共 25 個偏誤,一一介紹有點太冗了,對這部分有興趣的可以直接到下面這個網站一個一個研究:

The 25 Cognitive Biases by Charles Munger | by Jazzmyn Sulipa | justjazzmyn | Medium

總結

簡單總結《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因為這本書是整理 Munger 的 11 個演講而成,所以每個章節在內容上多少都有重複,而也因為 11 個演講所觸及的東西很廣,每個章節都用細讀的方式難免會有一點發散。

我自己覺得比較容易消化的觀看順序可以先從前兩個專門介紹 Munger 生平還有思想的章節了解他老先生的脈絡,接下來十一個演講就可以跳著看。推薦可以先依序看「第二講 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第四講 關於實用思維的實務思考?」、「第九講 學院派經濟學的九大缺陷」、「第十一講 人類誤判心理學」。

大致來說,本書的文風我覺得不算難讀,在字裡行間也能感受到 Munger 的博學多聞。在研究他的腦袋之餘也可以順便欣賞一些 Munger 跟 Warren Buffet 間的小趣聞,還有 Munger 本身的嘴砲。最後,附上在書中我覺得 Munger 嘴砲的很荒謬的兩句話:

你每次看到 EBITDA 這個名詞,都應該用「狗屁利潤」代替他。

如果共同基金的監事是獨立的,那麼我就是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首席男舞者。

十一講清單

第一講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

第二講 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

第三講 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

第四講 關於實用思維的實務思考?

第五講 專業人士需要更多跨領域技能

第六講 像波克夏一樣投資

第七講 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

第八講 二 ○○ 三年的金融大醜聞

第九講 學院派經濟學的九大缺陷

第十講 蒙格的普通常識

第十一講 人類誤判心理學

延伸資料

附上 Mohnish Pabrai 在 Google 的內部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了蠻多跟 Charlie Munger 有關的故事,包含 Munger 在哈佛法學院所受的訓練還有 Best Ideas Fund 為何失敗。在看完《窮查理》後回過頭來聽他的演講蠻可以再複習一次這本書的。


Discuss this article on: Twitter | Facebook.
To get updates when I write, sign up my newsletter below: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