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紀錄

這是開始做年度紀錄的第七年。

認識自己與認識這個世界是相輔相成的。從對於自己的現有認識去推論,或從對這個世界的探索經驗去歸納,都能拓展對自己理解的疆界。探索更多世界的同時也更認識自己,因為可以從探索到的屬性去更明確地拼湊出自己喜好的邊界。哲學、心理學、NYC、Cornell Tech、Google、South Bay 都讓我更理解我自己一點。而認識自己是重要的,因為如果你本質上在做的東西是你自我延伸的表現,那麼沒有人能在這點上與你競爭 1。而我深信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專注於競爭,獨特比更好還要有價值 2

跟人結束互動的時候喜歡講 have a lovely day 更過於 have a good one/day,因為後者在講的時候更像是一個反射動作,而前者在講的時候需要更費力。2020 紀錄裡寫的要有自覺地過生活,如果要祝福別人有美好的一天就要有意識地說、用力地說。同樣地的原則也適用於禮貌三寶:謝謝不客氣對不起。也許是文化或語言差異,但我沒有特別習慣用 how are you 作為預設跟陌生人打招呼的方式。如果在說出口時就對 how are you 的回答沒有任何興趣,那也只是無意識的動作而不是有自覺地在對話。

五月中從 Cornell Tech 畢業了,兩年帳面上讀了兩個半學位。回頭看在學校的這兩年真的是太美好了。感謝運氣讓我進了這所學校,認識這麼多很棒的人。在 Cornell Tech 的最後一學期修了 Technopoetic、Tech, Media and Democracy、Blockchain、Studio、Remaking the city 和 Data Storytelling。Tech, Media and Democracy 跟 Technopoetic 都證明了 Cornell Tech 跟一般工程學校比有多特別。最後一學期也花了更多時間在做 AR/VR/MR。大部分在學校的時間都花在 0 學分的 AR/VR 研究跟寫紙上。再次感謝我的兩位教授為了 ISMAR Conference 的 paper 繳交死線,跟我們一起從禮拜五晚上一路熬夜到隔天早上八點。

出於好奇,花了點時間研究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雜湊 (Hashing)、零知識證明 (Zero Knowledge Proof)、加密 (Encryption) 跟其他酷知識學起來真是過癮又好玩,也在 Ethereum 上寫了一點 Solidity。然而這一點研究還是沒有改變我對加密貨幣或是區塊鏈的看法。我 2022 六月的時候所寫:「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到底能解決什麼真正的問題,並具有什麼內在價值?在尋找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的短暫旅程之後,我的直覺是:有一天,我們會對我們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上所浪費的能源、時間和人才感到驚訝。這確實是一個強烈且武斷的看法,而且我必須坦誠,我不認為我有足夠的研究和經驗可以確定這一點。所以我希望我錯了,並且希望長期來看,這些努力最終使人類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希望能被說服。」3 當然,我也不能排除是因為自己的偏見與心理偏誤而導致潛意識下,我沒有辦法被說服。

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讀哲學。這年看了一些哲普書,看了三遍《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也許有些地方不太嚴謹,但不妨礙它作為一個非常好讀的故事書。Great Thinkers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50 Philosophy Classics 也都互相補足了一些彼此在廣度維度上我腦袋的間隙。因為想知道 Ludwig Wittgenstein 到底是如何能發展他的想法,所以讀了《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但這本書反而更多的讓我認識他在被很多人視為哲學偶像背後的掙扎。Viktor Frankl 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是我看完後還很常在人生有疑問時翻的書。其他蠻有收穫的有 Bertrand Russell 的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David Chalmers 的 Reality+、因為聽 Bon Iver 而讀 Byung-Chul Han 的 The Burnout Society

大部分仰賴二手文獻,也沒讀完什麼太難的哲學原著好像也不能算有什麼見解,但認識到最接近自己想法的是實用主義 (Pragmatism),雖然我都稱自己的版本為 cherry-pickingism(採櫻桃謬誤主義?)。我可以同時心安理得通體舒暢地持有好幾組相互抵觸的想法,然後根據不同的條件跟場景,採用當下對我的思考或行動最有幫助的那一個。,「錯誤但有用」4 是 cherry-pickingism 的核心。Stoicism(或佛教裡哲學的那部分還有心理諮商裡的 REBT)是我最常應用在生活的。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我最習慣用於解釋或理解行為的框架,Wittgenstein、Kierkegaard、Nietzsche、Spinoza 跟 Kant 是我比較常請教一些皮毛的人們。

說到 Stoicism 就想附送與複誦 Seneca 的這句:「在必然受苦前就感到痛苦的人,其所受的痛苦會超過必然。」5(請原諒我的不專業翻譯)

除了哲學以外也看了幾本其他的書。《三體》是無庸置疑最好看的科幻長篇,短篇的 Exhalation 也都值得一看再看。劉慈欣以及 Ted Chiang 這兩位工程師轉作家真的收下小弟的膝蓋。從 It Was The Best Of Sentences, It Was The Worst Of Sentences 學了好多從來沒有注意到過的英文文法觀念(筆記這邊請)。終於看了 Sapiens,但大部分有趣的點好像都在其他地方看過了。其他蠻推的還有 Skin in the GameTrillion Dollar CoachThe Rise of Superman、《雪球:巴菲特傳》、The Happiness ProjectThe Great Mental Models。把我的 Kindle Oasis 帶出門的次數越來越少,因為都習慣直接在手機上用 Kindle App 看書。看書的時間變多了,感謝 Kindle 的同步服務做得真不賴。

去了 Dia Beacon,是我這兩年在美國去到最愛的博物館。在 NYC 的半年去了 MoMA PS1、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Fotographsita。在 Bay Area 的半年去了 SF MoMA 跟 de Young。上了 Greg Pass 的 Technopoetic 課之後,逛展時都會一直想著 Arthur Rimbaud 筆下的 Absolute Modernity。

在紐約的最後半年報名了一個籃球聯盟。感謝我的 tmp aka B All Tonite 的好隊友們!好玩!雖然打得二二六六但還是開心有達到去年設定的目標。

因為畢業典禮又去了 Ithaca。這次沒有嘗試用低溫露營磨練畢業生,但還是下了大雨、去了酒莊。

從紐約花了 11 天一路開車到了加州。NYC, New York → Columbus, Ohio → St. Louis, Missouri → Oakley, Kansas → Rocky Mountain → Denver, Colorado → Black Canyon of the Gunnison National Park → Montrose, Colorado →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 Loa, Utah →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 Salt Lake City, Utah → Yosemite → San Jose, California。3000 英哩太好玩了!謝謝旅伴們。

人生第一次滑雪,沒有摔死在 Hunters Mountain,但這項運動也太麻煩了。

春假去了 Miami、Orlando、Key west、New Orleans。人生第一次去 Universal Studio,New Orleans 的 Jazz 讓人沉醉。

因為看了 Trillion Dollar Coach 還有聽了 Eric Schimidt 在 Tim Ferriss Show 的 Podcast,練習他們口中 Bill Campbell 把自己的收入定義為別人的快樂與成功。 6

離開了紐約,有回憶的地方就是家。紐約很適合我,我很適合紐約。

搬到了灣區。住在想像中美國郊區生活裡大大的三層樓 townhouse,感謝室友們都很罩我。原本想買車但被銷售們狠狠教訓了一輪,索性過上了無車生活。在 lower east side 酒吧的日子搬家到變成開車去山上的酒莊,週末專屬且頻次下降。想念 Roosevelt Island 的櫻花,想念有機會跟室友一起錯過回家的船只為了再多喝一杯(然後變成太多杯)。想念在城市裡走路。

SF 還是不錯。在這裡最大的目標是浸泡在新創的環境、認識有類似目標的人們、多到戶外走走。SF international 很可愛,The center 很酷。在找尋 NYC 影子的時候在夜裡體驗了 Cruise 的自駕車,終於感受到在新科技上 SF 是 NYC 比不上的,而我應該多把握機會。一起跟一大群朋友一起從東岸搬過來,讓適應郊區生活的陣痛期沒有那麼糟。明年要多衝一點浪。

上工了 Google aka 狗家或 goog,運氣好剛上工兩個禮拜就有機會幫忙救火,狠狠地上了個新功能到 production,在 YouTube 上被用到。在這裡帳面上的影響力很大,但要提醒自己能影響數百千萬使用者,絕大多數是因為有公司的平台作為槓桿,而不是自己的貢獻。狗家的成長曲線不算太有挑戰性,所以需要自己規劃自己的成長機會,也需要學會在未知混沌的環境下為自己導航找路。理解大公司的文化、設計文件、能見度。學習在大公司裡才能學得更好的事。

這年最常聽的音樂專輯是 Bon Iver 的 For Emma, Forever Ago、Bon Iver 的同名專輯、Frank Ocean 的 Blonde、Toro y Moi 的 Outer Space、PUZZLEMAN 的 Organic Melodies《有機的旋律們》。還記得在 Roosevelt Island 散步時進到 Love is the Answer 這首歌裡的魔幻時光。其他新的舊的混雜聽的比較多 Indigo De Souza、Tom Misch、宋冬野、昆蟲白、椅子、LCD Soundsystem。

音樂現場,年初在台灣看了應該是第三次的 PUNKERS THREE,大團誕生看了 Codie、餵飽豬、溫蒂漫步。在 NYC 看了 Tom Mish、Joel Culpepper。在 Chicago 看了第二年的 Pitchfork,The National、Indigo De Souza、Mitski、Japanese Breakfast、Lucy Dacus、Dry Cleaning、Toro y Moi、Tierra Whack。在 SF 看了落日飛車。年末回台灣看了椅子現場。

看了 Ronny Chieng 在 Beacon Theatre 的專場。第一次看專場,比再小一點的場地還要更有渲染力。也去了 Abby 的場!

這年拍了 11 捲底片。2021 年家樑給我這支 Yashica TZoom 的時候,我可能沒想到會花這麼多時間跟錢在它身上。感謝家樑的底片相機,從此我每天在城市裡散步都有相機相伴,拍底片很舒壓。

年初去了台南,年末去了苗栗露營。在台灣旅遊好爽。感謝俊豪、明宏、彥辰,在冬天泡野溪溫泉真的太感恩。

大概看了 16 部電影。最愛的電影是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還有 Triangle of Sadness。《美國女孩》催淚,重看了幾部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Pulp FictionIn the Mood of LoveThe Big ShortReady player oneBefore Sunset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沒有很對味,Crimes in the Future 有點超乎能夠承受的範圍。

學習不要過於想要最佳化自己的生產力。提高生產力常常其實是一種分心。不要只尋找更快速的方法來完成任務,而應該找尋那些更好的任務,那種不會想停止做的任務。 7 也要記得純粹的急促衝刺並不會產生新的東西,它只會重複並加速已經存在的事物。 8 高度有效率的東西很少能打動人心。富有意義和激動人心的經驗是低效的,因為它們無法被標準化。 9

年末回台灣上班了幾個禮拜。發現半夜三點起床上班對我來說不算太難,感謝 Chester 不小心帶我參觀了 101 辦公室。

跟 Angelica 去了 Up State NY 的 Getaway,下雪了的 Catskill 好美。謝謝 Angelica!

到了加州 byob 從 bring your own beer 變成 bring your own bed。露營天的 Lake Tahoe 好美,小木屋天的 Lake Tahoe 雪地裡打滾好冷,雪鍊很重要。感恩節的 Lassen 好桑。

趁回美國轉機的機會去了一下日本。感謝洛安跟崇越在東京的收留。看到老朋友 Tomo、Hisao、質文。跟一群俄羅斯、阿根廷人、蒙古、德國人在京都的 Hostel 跨年。在京都聽 Phoebe 的 Kyoto,東京聽 Mitsume,大阪跟澀谷聽 Bon Iver。 大阪的 teamlab 和東京的 GINZA MAGIC 都讓人沈迷。

2022 年寫了 20 篇的 Weekly I/O。雖然大部分 Weekly I/O 的寫作都是為自己服務,所以目標讀者很模糊,但還是在尋找能同時給別人更多價值的方法(雖然去年年度回顧寫了一樣的話)。寫作除此之外只寫了在美國找工作的心得2021 的年度回顧2021 看書整理

年度紀錄這種流水帳任性寫法真的是會越寫越恥。中英文同步的道行還是不夠,所以這篇就把晶晶體的自我審查器關弱隨性點寫。句子跟專有名詞如果腦袋響起來時是英文就請見諒有些如果翻譯太蹩腳就不翻了。要坦然面對自己在兩種語言下的夾縫中。

也希望今年 2023 的年度回顧能在今年發,不然在隔年寫還是不免把兩年的想法都糊在一起。

如果面對兩條路要走,要記得選擇那條更能放手一博且更有多機會被好運眷顧的 10,那條 10 歲和 80 歲的我都會驕傲的 11,那條我更有機會是在團隊裡最笨的 12

太多我記在 Weekly I/O 裡的話都能總結 2022,所以如你所見我已經在前面偷渡了不少。最後一句來自 Viktor Frankl 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We should stop ask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ose being questioned. We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answer with action

不管在哪裏,最大的感受總是 I’m such a lucky dude with so many great friends,感謝各位。積極樂觀、感恩惜福。

新年快樂!


  1. ^

    出自 Naval Ravikant: "If you are fundamentally building and marketing something that is an extension of who you are,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you on that."

  2. ^

    出自 Sally Hogshead: "Different is better than better".

  3. ^

    我的筆記原文:"What’s the real problem it can solve and what’s its intrinsic value? My intuition after the short journey of searching for answer is that: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will be surprised how much energy, time, and talent we have wasted on blockchain and crypto. This is definitely a strong statement and, to put my cards on the table, I don’t think I have enough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to say that with certainty. I hope I’m wrong and it turns out all the effort makes humans live a better life in the long term. I’m more than happy to be convinced."

  4. ^

    延伸閱讀: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5. ^

    延伸閱讀:"He suffers more than necessary, who suffers before it is necessary."

  6. ^

    延伸閱讀:Bill Campbell defines his income as others' happiness and success instead of just money received.

  7. ^

    延伸閱讀:Productivity is often a distraction. Don't aim for better ways to get through your task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Rather aim for better tasks that you never want to stop doing.

  8. ^

    延伸閱讀:If sleep represents the high point of bodily relaxation, deep boredom is the peak of mental relaxation. A purely hectic rush produces nothing new. It only reproduces and accelerates what is already available.

  9. ^

    延伸閱讀:Efficient methods rarely create emotional arousal. Meaningful and soulful experiences are inefficient because they can't be standardized. Non-standardized things are harder to scale but also harder to destroy.

  10. ^

    延伸閱讀:choose the one with a larger luck surface area and/or the one that puts you in the arena

  11. ^

    延伸閱讀:make decisions that your 80-year-old self and 10-year-old self would be proud of

  12. ^

    延伸閱讀:choose the room where you're more likely to be the dumbest one in the room


Comment this article on: Twitter | Facebook.
To get updates when I write, sign up my newsletter below:

You might also like